筑永济新桥,走脱贫奔小康大道——记同济大学捐建云龙永济新桥
同济大学自2013年起定点帮扶云南省云龙县,八年征程、倾情付出,扶贫工作由面到点、由县到村、由规划到建设层层深入。永济新桥横跨沘江,不仅使深山村落与村外世界紧密相通,也将云龙与同济紧密相连,见证了双方深厚的合作情谊,更展现了校地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永安村是云龙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国土面积35.74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共计850户2291人。截止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517人。
聚焦基础民生,谋划发展蓝图
同年2月,我院由张尚武副院长带队,李京生教授、栾峰教授特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专家组一行赴永安村深入考察,共同为村庄规划出谋划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专家组赴永安村调研
经过多次研讨,专家们提出在目前村庄人居生活环境提升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重点从道路交通、环境整治、社区治理、产业提升方面确定行动计划,并且将这些行动计划落实到近期筑路、修桥、改厕、改造、建设议事点、产业组织等具体项目上。
永安村范围及扶贫项目分布图
永安村旧宅、云安、罗坝山是永安3个没有全季节通车的村庄,地处永安村北部山坡,海拔2200米,位于省道227及沘江沿线的东侧,由于没有跨越沘江的桥梁,旱季进出村庄尚可在低水位时穿过河道通行,5-9月雨季只能绕道其他村庄出行往返,学生步行上学耗时2小时。如此日复一日,无论老人妇孺皆踩着河道中湿滑的石头与一地泥泞蹒跚而行,极不安全。同时,交通的不便带来了较高的运输成本,导致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难度加大,农产品无法及时对外运输,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建造一座跨越沘江的车行桥,是 村民们心底最急迫的愿望。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村里希望能够修建一座桥梁解决出行问题。
同济大学对口扶贫领导小组及规划院专家们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建设一个沟通两岸的桥梁,有利于保障村民出行便捷安全,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决定结合乡村振兴,发挥同济大学工程学科优势,树立脱贫攻坚的永安示范,捐建一座连通沘江两岸的车行桥。
原过河土路
发挥学科优势,拟定建桥方案
沘江上古桥众多,各具特色,素有“桥梁博物馆”之称。沘江上现有的古桥均为人行桥,有廊桥、藤桥等多种形式,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缺乏适应现代生活的实用性。近年新建的桥梁多为简支空心板梁桥、铁桥等,外形缺乏特色,仅有通行功能。因此,本次新建的桥梁不仅要解决村民基本出行安全需求,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和结构特色,并且能为后续桥梁建造提供示范。
同济规划院联合同济建筑院组成专项工作组,在同济建筑设计院交通市政工程分院翟东院长带领下,桥梁设计师陈斌带领团队先后设计了包括耐候钢钢梁,混凝土拱桥,混凝土简支梁,连续刚构桥等不同桥梁形式的多版方案。经过与专家团队的多轮讨论,基于两岸宽度、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环境特征,考虑地方的施工水平和建造成本,最终选取了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单桥墩连续刚构桥结构,采用施工难度较小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并通过结构之美来突显设计初衷。多切面梁体与桥墩尽显结构造型之美,兼具“携手两岸”、“振翅腾飞”的美好寓意。
设计师陈斌现场踏勘
桥梁选址及设计讨论会
如何设计一个融入环境,在乡村生态环境中注入现代气息的特色桥梁,为永安增添一景?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同济规划院院长周俭教授亲自手绘草图,指导桥栏杆及桥头空间设计。桥栏杆则采用方钢喷涂不断变换组合的黄色与褐色,在青山红石褐土的背景下营造不断变换的视觉效果,与奔腾恢弘的沘江一起,构成一幅自然与人工和谐并处、相得益彰的美好图景。
在桥头空间和桥铭牌的设计上,为了充分配合桥体的造型和选材,适应云龙红土和砂岩的环境条件,选取了耐候锈蚀钢板作为主要装饰材质,设计富有韵律感的条形饰面,与混凝土完美结合。耐候钢板使用寿命长,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色彩和质感的变化,其锈蚀斑驳的表面让人产生历史沉淀之感。同济大学书法协会江理平教授亲自题写了桥名,“永济新桥”四字镂空雕刻于钢板上,底衬不锈钢板,悬架于混凝土护栏之上,独具标志性。张尚武副院长亲自撰写《筑桥记》概述造桥缘由及过程,浅刻在锈蚀钢板上,供后人铭记。
周俭院长桥头空间及铭牌设计手稿
同济大学书法协会江理平教授题字
克服重重困难,精心打磨作品
2019年5月底,设计团队完成了永济新桥的立项和设计,漫长雨季过后,桥梁土建施工于2019年12月正式开始。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耽搁将近一个月的工期。疫情缓解之后,施工队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终于在6月份完成了永济新桥的建设。
在这段困难重重的日子里,同济的设计团队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通过视频连线现场、三维模型拆解指导放样、每道工序前的设计要点交底,在线上解决施工团队的各种问题。同济大学驻永安村现任第一书记孙羽捷,更是风雨无阻、不辞辛苦,发挥自身土木工程专业优势,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工作热忱投入到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去,监督永济新桥的建造进度和质量,保证了施工进度。
同济大学挂职永安村第一书记孙羽捷(第三任)监督现场施工
同济大学挂职云龙县副书记周晔(左2)和同济规划院城开研究院三所所长刘晓(左3)参与现场施工
建成后的永济新桥
在2020年6月9日永济新桥通车仪式上,旧宅、云安、罗坝山的父老乡亲纷纷来到现场,与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以及县委书记段冬梅等领导共走永济新桥。滔滔沘江滚滚而逝,阵阵轰鸣声再也不是压在村民心头的阴霾,而是美好生活的伴奏乐章,伴随村民共同大步迈向脱贫致富的新生活。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院士与设计团队参加永济新桥通车仪式
筑桥记
沘江滔滔,阻隔两岸,同济大学捐筑新桥,以解永安村民众出行之苦。桥名取“永安”之“永”和“同济”之“济”,桥长34 米,宽6.5 米,采用多切面梁体与单桥墩结构造型。昔有永济古桥,今筑永济新桥,是同济大学与云龙县"携手相助、同舟共济"八年帮扶历程之见证,是以为记。
供稿:城开研究院三所 刘晓 葛凡华